top of page
第25屆
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營
- With Knowledge We Serve -
7/5
星期六
10:00~11:00
報到
11:00~12:00
開幕式
14:00~16:30
人社講堂
16:30~18:00
小組時間
7/6
星期日
09:00~12:00
什麼?這也是儀式?
王梅霞|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
13:45~16:45
-身分認同專題(分組課程)-
#原住民族
萬物有靈,我們注定分心:原住民族文學中的身體與身份
陳芷凡|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所副教授
馬翊航|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兼任助理教授
#新移民與新二代
湄公河與濁水溪的交織:跨國婚姻家庭兩代人的文化認同與處境
阮金紅|紀錄片導演
劉千萍|臺灣移民青年倡議陣線協會理事長
#島嶼邊界
什麼是島嶼?島嶼的邊界在哪裡?
朱凌毅|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助理教授
聽島嶼說話:馬祖青年挖掘、捲動與轉譯島嶼故事
邱 筠|泊島文化工作室
7/7
星期一
09:00~12:00
走進魔法森林:童話可以這樣讀
劉鳳芯|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
13:45~16:45
我們應該如何詮釋藝術作品?
林斯諺|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
7/8
星期二
09:00:~12:00
人蔘很苦,人生很長──幽默如何擊碎厭世感
陳學志|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特聘教授
13:45~18:00
小組讀書會:《觀看的方式》約翰.伯格(John Berger)
7/9
星期三
09:00~12:00
博物館的視線與策展的意義
蘇碩斌|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
13:45~18:00
探索博物館
7/10
星期四
09:00~12:00
從物質文化看歷史的變革
許雅惠|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
13:45~16:45
研究方法與實作:資料蒐集與發展提問
黃書緯|國立臺灣大學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
7/11
星期五
09:00~12:00
效率與公平的交會:從發展經濟學到教育種植計畫
蘇昱璇|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
蔡宛庭|遠山呼喚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
13:45~18:00
主題研究與實作
7/12
星期六
09:00~12:00
臺灣的語言與語言價值觀
何萬順|國立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講座教授
東海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講座教授
13:45~17:45
-實務工作坊(分組課程)-
深度訪談
石易平|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
問卷設計
郭貞蘭|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
紀實攝影
鍾宜杰|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不分系兼任助理教授級技術人員
展覽企劃
吳昭潔|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
7/13
星期日
09:00:~12:00
搶救貧窮怎作戰?靠政府、靠自己,還是靠OO
黃克先|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
巫彥德|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
13:45~16:45
障礙、空間與移動的思考
遲恒昌|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
7/14
星期一
09:00~18:00
主題研究與實作
7/15
星期二
09:00~12:00
民主還有救嗎?——審議民主理論與實作
吳澤玫|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
13:30~18:00
-人權與正義-
破碎的容顏——白色家庭的創傷遺緒
林傳凱|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
轉型正義為何必要?
陳翠蓮|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
7/16
星期三
09:00~12:00
關於自由主義的再思考
陳建綱|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特聘教授
13:45~18:00
主題研究與實作
7/17
星期四
09:00~12:00
主題研究與實作
13:45~18:00
成果交流
7/18
星期五
09:00~12:00
結業式

並有權取消或調整活動內容。
如遇天災、疫情或緊急情況,主辦單位將配合政府最新政策,



bottom of page